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命题人:樊春荣
第一卷(总分: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翘首 憔悴 剑鞘 峭壁
B、磅礴 停泊 薄荷 亳县
C、教书 辣椒 浇地 骄傲
D、干燥 烦躁 笼罩 炉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耳提面命 平心而论 按部就班 出奇制胜
B、丧心病狂 蜂涌而上 仗义执言 同舟共济
C、牵强傅会 赏心悦目 乌烟瘴气 叹为观之
D、察颜观色 未雨绸缪 称心如意 弄巧成拙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仿佛窥见鲁迅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所具有的道德力量,相比之下,越发显出我自己的_________。
②你们公司里刚招来的大学生公关能力就这么强,_________你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③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是不容_________的。
A、浮浅 何况 置疑 B、肤浅 何况 置疑
C、浮浅 况且 质疑 D、肤浅 况且 质疑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水浒》结构看似松散,但它展示了人民由零星的反抗到形成燎原之势的完整过程,结构严密,疏而不漏。
B、自命不凡的严卓,当年高考时,自以为上不了名牌校,也会进重点校,怎么也没想到,期期艾艾盼来的竟是一张专科的入场券。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查寻、搜集当年日本鬼子野蛮残害中国人生命的证据,他踏遍了东北的山川河流,走访了数以千计的见证人。
B、知道一大堆的影星、歌星,却不知道科学院的院士,但这能怪孩子吗?看看我们的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
C、特异功能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的背后是真理还是谎言?科学,让我们只能作出否定的回答。
D、两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也培养了她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表现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在“万”中取“一”,以“一”包含、概括“万”,这就要求作者遵循特征概括的规律:以不全求全,以少总多,艺术家选取的题材,必须凝铸生活的深刻特征,能概括生活的丰富性和普遍性规律。艺术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画一落叶而知秋意如杀
B、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画一落叶而知秋意如杀
C、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画一叶落而知秋意如杀
D、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画一叶落而知秋意如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