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个字。
《与朱元思书》教案
李洁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请同学们想想,看我们谁能最快地用古诗句表达眼中、心中的山水之情景。
(学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也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二) 题解:“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书信节录,本文生动的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的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
(三) 探析写法
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的总体结构。
〖参考〗本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进行概览性的总写,接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2. 我们先来分析总写部分(即§1),看看作者交代了哪些内容。
① 首先以对偶句开篇,从天山相衬的大处(整体)着笔,写登舟远眺的总体感受,描写了一幅清秋季节的广阔景象,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情(景中含情)。
② 接着作者用两句记叙性的语句点明自己是乘兴游江,赏玩风景,故任凭小船随意飘荡,全不在意,明显地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心情,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形象,但似乎可以想见作者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并且从侧面体现了自然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③ 虽说是“从流飘荡”,但并非毫无目的,总写部分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舟行的路线,表明作者是溯江而上【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并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概括富春江这一段游程的特点,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后面的全部文字由此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