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70字.
《长亭送别》同步练习
苏州市吴县中学 李君仁
双基再现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骢(cōng)萋迷(qī)
恓恓惶惶(qī)
B.弃掷(zhì) 谂知(shěn) 淡烟暮霭(ǎi)
C.玉醅(péi) 罗帏(wěi) 杯盘狼藉(jí)
D.蹙眉(cù) 揾做(wěn) 蜗角虚名(wō)
2.★选出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杯盘狼藉 蝇头微利
衰草萋迷 涣然冰释
B.文化融合 举案其眉
司马青衫 丰富多采
C.状元即第 功名利禄
颇具文彩 顿开茅塞
D.衰柳长堤 融汇贯通
舐犊情深 得陇望蜀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趁路程节饮食(赶)
C.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也和着)
4.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使用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太肌”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
C.“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是用典兼比拟,形容伤心之至。
D.“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
5.★★★下面有关元杂剧的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人。他的杂剧代表作有《西厢记》。《西厢记》的曲词华美,并有诗的意境。作者常常结合剧情,在景物描绘中,构成抒情意味极浓的意境。
B.宾白、唱词(曲词)、科范(科介、介、科)是杂剧的三个构成成分。唱词的格式较严格,每一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每一套曲子通押一韵。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由男主角主演的戏称“末本”,由女主角主演的戏称“旦本”。元杂剧男主角不称“生”,而称“末”。京剧等戏曲则有生、旦、净、丑四大分行。
D.由于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所以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探究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6~10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