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00字。  
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察作者之良苦用心 
   ——《六国论》批判性思维训练案例 
课堂实录: 
一、复习回顾
师:有一段史实,很受关注;有一现象,众说纷纭。关于秦灭六国的原因,有许多代表性的意见,你知道的有哪几种? 
生1:苏洵认为“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 
生2:李祯认为,当时其他六国也和秦国一样,想称霸天下,只不过实力都不及秦国,于是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以致从散约败。 
生3:杜牧认为是由于六国的统治者不懂得爱惜百姓。 
师:还有哪些? 
学生沉默了,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 
师:王安石认为是由于六国没有像秦国一样变法革新。他们都用自己的理解探索六国灭亡的根源。那么作者苏洵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生(齐):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师:他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一女生回答:第三段里介绍齐、燕、赵国灭亡的不同情况,用的是有例证法; 
第二段引“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属于引证法。还有对比法,第二段运用了四处对比,说明了贿赂秦国的危害之大。 
师:概括得很好。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另一学生举手发言:还有假设法。韩魏楚三国用“赂秦”的策略,导致“六国破灭”在历史上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作者却提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那么就有可能改变六国破灭这个结局。 
师:很好。分析得很完整、很精辟。 
二、体会文章的修辞效果 
师:古人写文章不仅强调言之有据,而且非常注意修辞,即力求语言生动、感情丰富、气势充沛。《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孔子也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古人写文章是很注重修辞的。我们学过的的许多课文都有这个特点,请你举例说说。 
生1:《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无韵之离骚”就是说它的文学性很强。 
生2:《过秦论》语言精炼工整,很有气势。 
师:所以,它被誉为“古今第一篇气盛之文”,可见其文学价值之高。还有呢? 
生3:《阿房宫赋》词采华丽,用了大量的想象、比喻、夸张、铺陈,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师:对。所以它被称为“古来辞赋,此为第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