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70字。
17.过秦论
   西汉  贾谊
教学目的:
1.了解先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最后才揭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运用对偶、排比等手法,着意铺张夸饰,渲染气氛。增强文章气势,以突出中心思想的艺术特色。
2.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以及其局限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领会作者从史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及写作意图。
  2.难点:本文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和省略、活用、一词多义等。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18岁时,因擅长写文章和精通诸子百家、诗经,为当地人所称道。20多岁时,为郡守吴公召于门下,后受廷尉吴公为廷尉,推荐于汉文帝,历任博士(皇帝在学术上的咨询官)、太中大夫(掌议论之官)、太傅(辅佐侯王的官)等职。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针对西汉初期政治经济的流弊,多次上疏议政,出谋划策,他的政治主张,对巩固西汉政权、发展经济起有积极作用。因建议改定制度法令及命列侯就国,遭到守旧派周勃,灌婴等人谗害,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抑郁悲愤,写出著名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数年后召回长安,任梁怀王太傅。先后多次上疏,提出重农业、行仁政、削弱诸侯势力、制服匈奴侵扰等重要政见和具体措施。他作梁怀王刘楫( 汉文帝的儿子)的太傅,梁怀王入朝不慎堕马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时年33岁。
       代表作:政论文《过秦论》(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赋《吊屈原赋》《鹏鸟赋》。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概后人,其泽甚远”。

二.解题:
     《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全文详尽地分析了秦国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迅速灭亡的原因,目的是给汉文帝进行政治改革时提供借鉴。文辞精彩,气势恢宏,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本文的重点是在于论述秦统一天下之后,导致灭亡的过失,因此篇名《过秦论》。“过”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批评其过失,“过秦”即“言秦之过”(东汉应劭语)或“指责秦政之失”的意思。
     上篇,总论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中篇,论述秦始皇和二世暴虐无道,以致速亡;下篇,论述子婴的失道,所以必亡,并总结全篇,得出“君子为国” ( 正确治理国家)的道理。

三.写作背景 :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