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30字。
让阅读回归本色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 黄伟健
当了语文老师,当然少不了要到兄弟学校听课,取经学艺。几年下来,阅读教学课听了不少,学到的经验自然也不少。然而重温这些课,总感觉到很多课或多或少有一些让人遗憾之处。笔者不揣冒昧,将这些不足之处归类如下。
不足之处一: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场上获得高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串讲串问,讲透讲深讲精,学生则在下面边听边记,偶尔也会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多,但基本上是老师所赐,鲜有自己所得。
不足之处二: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曲解了新课程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过多,占据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直接对话的时间,一节课下来,对话是精彩的,讨论是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是由于缺少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老师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师生均觉得空空的,不踏实。
不足之处三:教师选取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或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优美,而最后的一个环节里教师常常会不失时机(或早有“预谋”)地将“读”引到“写”,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片断或课文的某种写法完成一篇类似的作文。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几种现象中既有传统语文的教法,又有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产物。然而无论哪种教法,都是与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相违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摒弃那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向剖析文本材料的做法,将传授知识的课改革成探究知识的课,将教师“表演”的课改革成师生互动的课,将机械运作的课改革成智慧交融的课,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一句话,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能在文本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唯有如此,方是语文本色阅读教学。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色呢?笔者想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