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字。
万州高级中学教学实施方案
教师姓名 范心荃 教研组 语文 №
授课班级 级 班 年 月 日
课题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运用心理、动作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领悟小说的主题
3、 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教学重点领悟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
教学方法合作与探究
学法指导诵读
教具(资料)多媒体、图片
板书设计前后
被子生怕弄脏衣服也不脱
枕巾干擦脸
大皮椅不敢坐扑通坐下去
地板光着脚不怕弄脏
心理十分爱惜任意作践
忐忑不安 懊悔 ————飘 然 得 意
作 业1 、根据自己的认识写出《我眼中的中国农民》。
2 、以《精神贫血》为题,写一 篇读后感。
说明: 1、任选一题完成。
2、600字左右 。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图片欣赏
导入语:中国的农民有许多特点是值得称道的。他们善于动手,勇于劳动,特别务实;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觉察;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他们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相信自己的劳动,一是相信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群体,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贫困劳苦之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展开,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民们渐渐地富裕起来。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刚刚得到改善以后,也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在这一过程中,长期以来在他们身上积淀的自私狭隘和落后愚昧更为明显地暴露了出来,一方面是摆脱贫苦后的喜悦,一方面是新的追求中的尴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奂生系列小说”问世了。
二、作者
高晓声系江苏武进人,享有盛誉的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大家,因患肺性脑病,导致全身衰竭,经抢救无效,于1999年7月6日逝世,享年7l岁。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王善人》,小说集《79小说集》《高晓声小说集》等。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短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语言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既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学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他笔下的“陈奂生”成为新时期文学画廊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典型之一。
关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先后发表的《“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书外春秋》等,这个系列中的陈奂生形象深刻地概括出新中国三十年来农民的命运,展现了新时代农村改革进程中农民艰难前进的身影及其心理变化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