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00字。《陈奂生上城》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把握陈奂生形象,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农民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农民。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
    五彩缤纷的小说世界为我们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前面,我们一起感受了爱子心切而又愚昧无知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贫民华老栓,品味了美丽动人坚强勇敢却因爱慕虚荣一夜潇洒落得十年艰辛的玛蒂尔德,解读了嗜财如命吝啬成癖而给家庭带来无尽苦难的葛朗台。今天,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遭遇,透视他们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陈奂生。
二、分析人物形象: 
     古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连篇,今有陈奂生上县城一夜奇遇,这个人物自从在高晓生笔下问世以来,几乎成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民形象的代名词,那么,高晓声为我们描绘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作者借助这一形象所寄寓的主旨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重点。
1、动动手,动动脑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陈奂生很生动很有趣的语句或片断,仔细体味并说说其性格特点。(提示:可参考课后练习一)
2、动动嘴
欢迎同学们踊跃参与,大胆地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补充)
3、总结、板书
        勤劳  善良
        节俭  老实               高兴
        渴求精神生活             
陈奂生  自私  愚昧
自欺  狭隘               慨叹
有封建等级观念
三、把握主题:
1、  想一想,议一议
作者高晓生塑造陈奂生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即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提示:可参考课后练习“二”及课本P30方框第二段)
2、  生自由发言(略)
3、  归纳
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启示人们深思如何提高农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