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810字。
中考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讲义
合肥第二十八中 钟维华
(一)论语十则
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二、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第5个)通智,明智,智慧
三、成语
选文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课文内容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练习:
1、 试归纳《论语》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其它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默而识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理解性默写
1、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3、《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六、开放性试题
1、本文中有许多地方谈到了修身做人,你认为对你启发最大的是哪一点,请谈一谈。
2、在你的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二、基础词语:
(1)重点词语
第一自然段: 缘(顺着、沿着)、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异(诧异)、穷(走完)
第二自然段: 便得(就发现)、舍(丢下、弃置)、才(刚好、仅)、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悉(完全)、黄发垂髫
第三自然段: 具(通“俱”全、都)、要(通“邀”邀请)、咸(都)、妻子(妻子、儿女)、绝境、间隔(隔离、断绝来往)、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具言(详细地说出)、延(邀请)、不足(不必、不值得)
四、五自然段:
扶(顺着、沿着)、向(原来的)、志(做标记)、诣(到)、遂(终于)、规、未果、寻(随即、不久)、问津
(2)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