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40个字。
名著阅读与人格发展
一、主题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科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但忽视了教育对象——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育的需要,忽视了青少年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养成,使学生难以和谐健康地发展。如何在语文改革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从1999年九月份开始,我先后在七个班中以名著阅读为突破口,尝试进行了“名著阅读与人格发展”的课题研究,努力探索一条促进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改革之路。
二、立题意义
“名著阅读与青少年人格发展”课题研究是在传统语文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现代社会强调人格和谐发展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全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忧思中所进行的一次语文教学改革的尝试。
我所进行的课题实验就是要从文学宝库中撷取能使青少年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的那些名著,用这些人类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青少年,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铸造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本课题的实验注重研究名著阅读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注重研究名著阅读与语文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2、赫尔巴特的“教学与教育性”理论;3、心理健康的六大现实标准。
四、课题的实施
(一)以省编者初中语文教材为引子,把学生引入名著阅读
教材的经典性为课题实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经典性的语文课文不再是例子,而是引子,如学习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高尔基的《海燕》、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炉

中煤》、茅盾的《白杨礼赞》、吴晗的《谈骨气》、余心言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等名篇后,学生自然地从思想之源中汲取了营养,交流了感受,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关注人生之命运。
(二)制订名著阅读策略,开发名著阅读资源
1、重在参与的阅读策略
名著阅读的关键在于选择、安排、确定名著的书目。传统的课外阅读更像是单向的强迫,为了崇高的读书目的,教师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一些大纲强制要求阅读的书籍。但学生希望的是可选择的建议,这样一来,难免使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反而会影响阅读。课题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