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00字。最后的常春藤叶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教学目的】
1、 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3、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4、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急人之困,自我牺牲”的精神。
5、体会欧·亨利小说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怎样理解“小说的意外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2、贝尔曼形象特点的分析定位
【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作者寄托于小说中的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 含“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
2、贝尔曼所画的常春藤叶能成为杰作的理由。
【预习要求】
1、熟悉课文两遍,列出小说情节提纲。
2、用3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故事情节。
3、根据预习材料,熟悉作者欧·亨利有关情况。
4、根据预习材料,熟悉有关字词注音。
5、思考预习材料中列出的有关问题。
【教学设想】
在学生熟悉情节的基础上,首先分析这篇小说“意外结局”的特点和作用,同时启发学生理解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又怎样寓含在情理之中的道理,借此契机,再引出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等。这样做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生命是美好的,她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理想,她可以创
造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生命也是脆弱的,她可以在风吹雨打中骤然夭折,也可以在病魔的冷酷无情的戏谑中溘然长逝,因此,怎样热爱生命,怎样善待生命,怎样让生命坚强起来,怎样让生命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火花便经常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如果大家都曾探索过这个问题,如果大家都曾为这个问题困惑过,我想,今天,大家学习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的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精品《最后的常春藤叶》定会有恍然大悟式的深切体会。
二、学生简介小说梗概(300字左右,教者提供小说情节提纲,以作引导。)
开端(第1至11节):琼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