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2.掌握本文插叙的写法及其作用。
3.理解“爸爸”是一个既严厉又不失爱心人,掌握“爸爸”对“我”的思想的影响。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英子五岁时,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不久爸爸英年早逝。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等,她的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5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宋妈是贯串其间的主线人物。作品中,英子以一双天真的眼睛,观察20年代北平城南一四合院里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1960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城南旧事》是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来,不但在台湾畅销不衰,在大陆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城南旧事》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 “花香不在多”,一个作家能有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鸿爪,足矣!
二.《城南旧事》故事梗概:
(略)
三.题解: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来的,节选的是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语带双关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三.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