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0个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吴俊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揣摩诗歌语言。
2.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进行听读训练。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以“听读”为切入点,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四川成都有两处非常著名的建筑,一处名曰“武候祠”,因一代名相诸葛亮而闻名;一处名曰“杜甫草堂”,因诗圣杜甫而闻名。具体来说,是因为杜甫的一首诗而闻名,是哪一首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首先介绍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作者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来到成都,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西郊浣花溪,盖了一间茅屋,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不料到了八月,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茅》。
二、听录音、读课文。
①注意字音:号、罥、坳、顷、衾、庇。
②注意停顿。
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
三、听读一遍,概括每段的段意。
译  文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翻译: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翻译: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