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50字。
七大技巧应对文言虚词
    河北省三河二中语文组王琼英 邮编:065201 联系电话:0316—5996262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现代汉语为实词)、兼词(现代汉语已无)。
它的特点如下:(1)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如《醉翁亭记》中“也”字出现了21次,《兰亭集序》“之”字出现了23次;
(2)用法灵活 ,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义、多性,表示多种关系、多种语气)
(3)语法功能强大,古今变化大。大多虚词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比如:“与”本为动词“结交、亲附”(失其所与),后来虚化为“和、跟、同”之意,词性为介词或连词(秦伯说,与郑人盟;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解读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常见:只考纲中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②用法:指意义、词性等
③理解:在阅读材料中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虚词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考查题型:客观选择题
①    一题多词考查
例:(07年山东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    一题一词考查 
例:(06江苏卷)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纵观03~07年51套高考试题,以客观题型考查虚词的有41套。对此我们制定出以下复习应对策略:
⑴关注高频虚词
★ ★ ★ ★ ★    以、之、而 (最多考查频率为40次)
★ ★ ★ ★    于、其、为    (最少为12次)
★ ★ ★    则、乃、因、所    (最少为7次)
★ ★    者、且、与、焉、乎、若(最少为2次)
★      何、也(从未考过)
⑵牢记一般用法
“王于兴师”“之子于归”(于:动词词头,助词;)    属特殊用法
一般用法:各种介词的意义和用法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臣诚恐见欺于王(被)
业精于勤(由于)
⑶熟记课本句例
­ 重要篇目的虚词范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说》《五人墓碑记》《屈原列传》
­《促织》《项脊轩志》《孔雀东南飞》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七大解题技巧
㈠妙用结构
文言句式整齐、对称
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而”,修饰关系)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重用,动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之:的,结构助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若:好像,动词)
㈡巧记位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