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字。
《心声》教学设计
莆田南门学校 蔡国良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突出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这一观点不正是本文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在解读过程中,亦可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采用朗读和复述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⑵学习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⑶尝试心理描写的片段语言训练。
⒉、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生活感受创设阅读的情境。
⑵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⑶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讨交流理解李京京“心声”的深层含义。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尊重学生个体,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引导学生体会李京京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父母的关爱、爷爷的亲情、情感的宣泄的渴望,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⑶引导学生感受并学习李京京对美好生活执著追求的精神,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们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文学底子薄,基础欠扎实,小说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这篇文章恰好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感人,学生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不注意推敲语言,不深入思考艺术手法的运用与效果。对于这样一篇接近他们生活的少年小说,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避免浅层次阅读,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从字词的运用到情节的安排,从细节描写到人物的刻画,从主题的挖掘到思想意义的开拓,让学生畅所欲言,形成探讨和研究的浓郁氛围。
四、教学内容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阅读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这篇小说通过刻画一个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告诉孩子们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真诚呼唤教师对普通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与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