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开放性诗歌鉴赏试题精编
            山东省寿光中学   李熙安      2004、4、7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我认为这首诗写得沉而不痛,伤而不悲。“阴阴”、“细雨”、“残花”、“流莺”等景触动乡思,难免伤感惆怅。但春风一“吹”一“逐”引动乡梦,吹送归梦,伤春中似渗透温馨明丽,而略带沉重悲伤之感,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透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快。
B、同意观点一。此诗前两句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思家而无法回家,只能让思乡之梦随春风到故乡洛城,更见作者的怅惘无奈。
C、同意观点二。前二句的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但后二句写梦随春风而生,又逐春风而归,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此为开放性试题,以上ABC三个角度皆可】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价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无端更渡”也就是“没来由再渡”之意。
角度一:同意“关键”之说。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来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了,却一事无成,最终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难堪之情极难抑郁。
角度二:不同意“关键”之说。本诗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在即将离开所在地返回故乡时,突然感到自己似乎已经是并州人,并州已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有种恋恋不舍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最末一句才是“关键”。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③第一首好。作者 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