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80字。
《那树》备教指要
□陈晓利
[教学设想]
《那树》一文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它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内容梳理]
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第一部分(1-5):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6-8):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9-11):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重点研读]
1、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了一种爱心。
2、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