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30字。
文言文学习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望文生义   不重语境
授课教师:贵州遵义新舟中学    刘承德
(一节文言课笔录)
一、导入语:
1、国学大师张中行说:现代汉语与文言有承传关系,异中有同,可望文生义,是易学的一面;同中有异,望文生义,常常会误解,就是难学的一面。
2、杜甫:读书难字过。
3、学习文言文往往是常见字词易出错。记住此诗之理。
泾流    (唐·杜荀鹤)
泾流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4、错就错在我们没有什么过错,我们今天学习文言常出错多是语言已变化发展的结果。
二、课文实例分析:
1、在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教参译为:“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欲”并非是想,联系上下文及构词的语境,应为“将要、可能”之义,与“山雨欲来风满楼”同。
2、在第三册《卫风·氓》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课本注释为:“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靡,无、没有。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初看到是合意顺畅,但落实到具体的句子仔细推敲,问题就出来了。既然“靡”是“无、没有”之义,“室劳”是“家里的劳苦活儿”之义,那么“靡室劳矣”就应译为“无或没有家里的劳苦活儿。”这显然是不符合文意的。问题就出在对“靡”的解释有误。在贾谊的《论积贮疏》中,有“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之语,句中“靡”即为“浪费、耗费”之义。同样,在韩愈的《进学解》中,有“月费俸钱,岁靡廪粟”之语,句中“靡”就是 “消耗、耗费”之义。又从句子的结构形式上看,“靡室劳”与“靡之者”及“靡廪粟”结构形式相同,所以,“靡室劳矣”之“靡”意为“消耗、耗费”之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应意译为“多年来做你的妻子,整个身心都耗费在劳苦的家务活上。”这样才字顺文从。
3、在第四册《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告诉不许”,课本注释为“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申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处理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联系课文及作者李密的生平,显然对“告诉”的注解是不对的。那根据古汉语的知识及课文内容以及李密的实际来看,“告诉不许”中的“告”应该是“告退”,“诉”应该是“诉说”。这样理解,字顺文从,符合课文内容,符合李密当时的生活实际。
4、在第四册《祭十二郎文》中,“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句中“几何”,课本注释为“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教参及其它一些资料将这句译为“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表面看好象也还顺当,其实是有问题,值得推敲的。①“几何”是“指过不了多久”,那“几何不”是怎么译成“过不了多久”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