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高三(实验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形象复习专题
主备人:李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方法:以课文和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复习教具:多媒体
复习时间:两课时
复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近两年高考命题,对其三者的考察,往往是融会在一起,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由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事故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命题展望
1.范围:以唐代、宋代为主。
2.内容:以诗为主,以词、曲为辅。
3.分值:8分。
注意:比较阅读也是一个考查的方向。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探讨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的问题。
三、金题体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读李白《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诗中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