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30字。
《想北平》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想北平》,我将就各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想北平》这篇课文教学设计的想法和依据。
一、结构及说明
首先,针对本次说课,我设定从八大模块来阐述我的观点。哪八大块呢?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本分析);
(二)学情分析(包括教学对象现有的基础和学习兴趣等);
(三)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设想(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
(五)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即教序);
(七)板书设计(浓缩的思想);
(八)理论支持。
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材分析透了,学情了解清楚了,目标定位才能准确,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板书设计是课文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运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新教材是以人文主题为参照进行编排的,
《想北平》是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一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专题要求学生感受的人文主题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在这个专题中,编者安排了两个板块阐述人与故乡的关系,第一个板块“漂泊的旅人”,是从故乡对于身处异乡之人的意义这一角度来选取课文的。
2、文本分析: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
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对比衬托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深深打动读者。
三、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因为散文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来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不能很好的把握。
2、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散文,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3、老舍其是个小说家也是个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拍成了影片,如《骆驼祥子》、《茶馆》等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但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鉴于以上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