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80个字。
体验老王的情感世界
□艾会波
《语文建设》2007 年第11 期
经典作品赋予我们多角度解读的广阔空间。潜入文本深处,换一个视角,我们就会对文本产生新的理解。从老王去审视杨绛的《老王》,便是深入文本、细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
以往人们解读《老王》的时候,总是趋向于两种途径。首先,老王这一人物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对象,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老王展开的,所以,人们解读《老王》的第一条途径便是揣摩老王这一人物形象,比如用心揣摩老王的生存状态、老王的为人处世、老王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我”是《老王》中的叙述人,因此,第二种解读途径便是理解“我”对老王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这一点自然又与理解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关于全文的主旨,人们也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全文旨在表达作为幸运者的“我”对身为不幸者的老王的深深的愧怍,同时,也表明作者深刻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以上两种解读途径当然是入情入理的。可是,对《老王》这样的经典文章的理解并不能到此为止,作品的丰富性要求我们寻找新的阐释角度。
刚才我们谈到,上面两种解读途径都是从文中主要人物出发的。当我们试图寻求新的阐释角度时,仍然要沿着老王这一主要人物往前行进,只是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比起以往的解读来要更深入一些,阐释作品时我们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尽管还是从老王入手,可是这时我们不再去揣摩老王的生存状态、为人处世这些内容了,我们要沿着另外的方向往前探索,引导学生揣摩老王对“我”所持的情感态度。
那么,老王对“我”持什么态度呢?要准确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诉诸文章本身。相信这篇文章最让人震惊的就是最后老王送“我”香油和鸡蛋的那一幕了。自知不久于人世的老王,执意要送给“我”这些对他而言十分昂贵的东西,并且我们注意到他还不向“我”要钱。这件事情有些不寻常,病后的老王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件事有什么特殊意味呢?其中暗示着什么呢?事实上,老王和“我”非亲非故,他有两个侄儿,而我只是他的一个乘客,但是那些昂贵的东西没有送给他们而是送给了“我”。这样看来,老王对待“我”不是要胜过对待他的亲人吗?这种不寻常的举动除了显示出老王对“我”的谢意、尊敬、关心和牵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