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420字。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五猖会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鉴赏“记叙类散文”的方法。 
2、分析作品的选材和立意的特色,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重、难点: 
1、前三次写的“赛会”对写“五猖会有何作用。 
2、分析课文最后一段所反映的作者心情。 
课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自读法、点拨法。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教学第一至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者,了解作者。 
分别从“名、时、地、评、作”5个方面回顾,掌握作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寿樟,字豫才,后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名)浙江绍兴人。(地) 
2、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评价) 
3、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4、一生的主要经历:鲁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1912年到北京,在教育部任职,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1926年8月起先后任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生前出版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鲁迅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绩卓著。 
二、简介《朝花夕拾》:(结合课文提示)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先后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的注音和意思。 
1、词语:豪奢   姣(jiāo)长  美髯(rán)  臻臻(zhēn)至至   称娖(chuò) 高跷(qiāo) 篡(cuàn)改    考据癖(pǐ) 蹊(qī)跷  忐忑(tǎntè)   肇(zhào)开 
2、词意:姣长:美丽修长。       臻臻至至:齐备之意。    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  
眼学:亲自阅读研习。   蹊跷:奇怪;可疑。      忐忑:心神不定。  
四、研讨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为它们各写个标题。并指出其详略。 
1、童年看赛会(1-2段)(略)          2、明人的赛会(3段)(略) 
3、亲见的赛会(4段)(略)           4、东关五猖会(5-22段)(详). 
(二)细读课文,一一研讨前三次赛会。 
1、研讨第一部分内容:童年看赛会(1-2段)(略写) 
童年看的赛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这部分对全文有何作用? 
提示:简单。“于是,完了”表现了赛会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失望的心情。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作铺垫。 
2、第二部分写明人的赛会(3段)(略),作者极力描写了明时赛会的豪奢铺张,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明时赛会的豪奢、热闹,来对比现在的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