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50字。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朱庭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对文本的审美感知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审美品位,在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构图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苍凉中蕴蓄生机、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的笔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3.体味郁达夫的散文情调和风格。
三、设计指导思想
1.“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2.《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配合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课前预习布置:
1.字音:
涮羊肉( shuàn ) 蛰居( zhé ) 乌桕( jiù ) 赭色( zhě ) 槎桠( chá yā )
给予( jǐ yǔ ) 剥花生米 (bāo ) 泊船( bó ) 月晕 (yùn )
2.自读课文,思考:
A.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
B.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着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提示:可直接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为什么说青年画家一定要读郁达夫的散文呢?其散文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去领略其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幻灯片一,指名一学生正音。
2.讨论预习题2,整体感知文本
A.讨论第一个问题: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