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大题,约4560字。
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五期中测试卷
说明: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高双双
积累与体验
一、根据课文默写下面的句子。(选五题默写,每格0.5分,共5分)
1、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2、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
3、沉默呵,沉默呵! , 。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5、________________,神人无功,________________。
6、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
二、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三、现代文阅读(共7题,20分)
(一)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②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③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④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以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⑤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1、对文段中第①②两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敢于”指出了猛士的敢为人先,同时警示纪念死难者时人们应取的态度。
B.“哀痛”是说能认识到现实的黑暗,却不能改变黑暗的社会和人民的灾难,由此感到哀痛。
C.“幸福”是指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而奋斗,并视之为幸福。
D.从行文思路看,整句是对刘和珍的热情歌颂和赞扬。
2、在作者的笔下,庸人有什么特点?(3分)
3、“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反应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2分)
(二)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⑴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⑵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
⑶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
⑷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⑸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