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7700个字。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一(23分)
1. 按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酒困路长惟欲睡,▲。(苏轼《浣溪沙》)
②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③只见草萧疏,▲。至今遗恨迷烟树。(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⑥得道者多助,▲。(《孟子•公孙丑下》)
⑦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⑨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但也要注意居安思危,因为孟子告诉我们“▲,▲”。(用《孟子二章》中的语句回答)
⑩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不要涉及1~9题的内容)。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2.下面每组中都有一个拼音或字形有错,请找出来并在括号里订正。(4分)
A.惘wǎng然狡黠xié 怒不可遏è 咬文嚼jiáo字()
B.滞zhì碍栈zhàn桥恪gē尽职守豁huò然贯通()
C.根深地固持之以恒不言而喻歇斯底里()
D.重蹈复辙吹毛求疵不求甚解孜孜不倦()
某校初三(1)班准备在周五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3.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有关读书的语录,要求同学运用修辞手法自创,请你按要求也写一条。(2分)
4.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请按要求完成材料后的问题。(4分)
材料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节选自培根《谈读书》)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今日早报》)
(1)以上三则材料中有一则不符合演讲的主题要求,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
不符合演讲主题要求的材料是(),理由:▲
(2)从另两则材料中提炼出读书的两种方法。(2分)
▲
5.你读《傅雷家书》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稍作分析。(3分)
▲
二(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5分)
【古诗词阅读】
6.阅读范仲淹《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写景,以一个“▲”字统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西北边塞▲的景物特点。(1分)
(2)词的下阕抒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诗强烈抒发出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