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60字。必修5新闻阅读课
教学设计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教学内容:
阅读8课《甘地被刺》,总结必修5新闻单元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点和主要的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甘地的伟大人格。
重难点:
掌握新闻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细节。
教学方法:
讲授,交流,讨论。
课时:
一课时
导入: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屏幕上播映的是什么节目呢?现在很多人每天都有一个必修课,就是看新闻,及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最新资讯。大到9.11恐怖袭击,小到汕头的创卫行动,新闻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顾问,拒绝阅读新闻,就像拒绝呼吸新鲜空气,脑袋很快会受到亚健康状态的威胁。所以如果我们想远离“井底之蛙”的尴尬,就不能拒绝跟新闻的亲密接触。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了新闻单元的几篇课文,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课本上的一则消息,进一步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点和它的一些表现手法,请大家打开课本51页,下面先考考大家筛选信息的能力,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将……
一、文本阅读
㈠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⒈学生自读课文《甘地被刺》。将文章压缩为一则不超过30字的简明新闻,注意必须包含新闻应有的基本要素。PPT
※简明新闻参考答案:(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遇刺身亡,印度上下悲恸惊恐。
现在我们把这则简明新闻跟课文比较一下,很明显课文的内容更充实,那是因为课文在交代了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什么内容的描写呢?——细节(PPT)指我们描写的人物、事件等对象身上富有特征性的细枝末节,包括人物的一举一动,只言片语,还有场景等等。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赏析《甘地被刺》这则消息中的细节,请大家先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细节,想想它在这则新闻中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自由交流,等一下我们再请一些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
※本环节设计说明:
⑴学生自读课文,准确解读文本;
⑵通过压缩课文,概括文本中心意思;
⑶通过压缩课文,复习、掌握新闻构成基本要素;
⑷提高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㈡赏析评价文本表现手法。
⒈ 比较课文与压缩的简明新闻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领会本文细节真实、丰富、生动的特点。
⒉ 找出文本中的细节,归类(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场景的细节)。
※注意帮助学生明确细节的内涵和外延。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征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房间的用品摆设,以至草木的一枝一叶等等。与我们常讲的人物、环境描写等是并列的两种界定的概念。)
⒊小组讨论,赏析文本中有代表性的细节的作用。
(运用细节是新闻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这则消息被评为百年新闻佳作,它的成功“细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代表性细节赏析举例:
例1:第三段“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赏析:根据新闻简明性的要求,这里本来可以直接描述为“子弹射进了他的身躯”,但作者却特意多花笔墨,加上甘地“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的细节,以此表现甘地为和平事业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凸现其执着、坚韧的人格魅力。
例2:第五段“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
赏析:这一穿着细节,表现了甘地生活的朴素以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当时英国在印度倾销商品,摧毁印度的经济,甘地主张自己纺纱缝衣,抵抗英国的剥削。)
例3:第六段“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
赏析:作者抓住了甘地在被子弹击中后最不寻常的一个动作细节,用尽生命中最后一丝力气来表示对凶手的宽恕,来化解印度内部的宗教仇恨,为印度和平尽最后的努力,以此凸现出甘地宽大的胸怀以及坚定的信念。 例4:第六段“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