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00字。透视千古名句,走进王勃的精神境界
——《滕王阁序》导学实录 吴金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窥一斑而知全豹读书法”,也有人称“立体钻井读书法”。即抓住文中蕴含最丰富的句子分析咀嚼,透过语言的表层,深入探究其内在文化精神底蕴,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主旨的目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这一句的艺术魅力何在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这一句对仗工整,“落霞”于“秋水”相对,“孤骛”于“长天”相对,“与”对“共”,“齐飞”对“一色”,字数相同,词性一致。
师:分析得很好!对仗的工整的确是这一名句的特色,但对仗除了要求字数和词性的一致,还有什么要求呢?
生:还要求一句之中平仄音节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音节相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平仄是:“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师:这种工整的对仗真的是这一千古名句的魅力所在吗?著名学者胡适就曾在上个世纪初号召诗人们“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拢统推翻”。
生:胡适先生的话只是一家之言,他的那个时代的学人都比较激进,难道他写过更高明的诗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学习既不能尽信书,也不能迷信权威,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光来鉴别。不过,胡适先生还真写过诗,他的诗集叫《尝试集》。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过我国第一首白话诗,题目叫《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生:这首诗诗意浅露,格调也不高,唯一值得称道的倒是平仄和对偶,这使它看起来像一首打油诗。(生笑)
师:对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言运用,它要求作者要有深厚的语言修养,娴熟的驾驭它不仅不会影响意思流畅表达,同时使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滕王阁序》,说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刚才我们是从音乐美的角度来欣赏这一千古名句的,大家再从图画美的角度来探讨其艺术魅力何在?
生1:色彩运用得好,绚烂的晚霞,碧蓝的天空,“半江瑟瑟半江红”秋水,还有孤鹜绿、褐、紫的羽毛,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比鲜明,整个画面色彩非常绚丽。
生2:天空的高远,长河的深远,使整个构图有一种宏大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
生3:动静结合,自由翱翔的孤鹜,缓缓流淌的秋水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生4:画面留下了大片空白,秋日大地的美丽和丰饶,波光艳影里摇曳晃动的倒影,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这种以实写虚手法的成功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师:四位同学从图画美的角度谈了对这一千古名句的理解,大家注意到他们是运用了什么知识来分析的吗?(美术知识)
学问是相通的,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