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70字。
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
七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lqhyc
★教学目标
1.了解讲演词的特点,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及其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
1.识记并积累文中生字词及名言警句。
2.了解讲演词的特点,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及其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图片展示几种职业(政府官员、军人、作家、翻译、医生、教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演员、企业老板、家政人员、农民、修鞋匠、工人、清洁工……),你会选择哪种职业?为什么?(生畅言)根据调查,老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工人、农民、修鞋匠、家政人员,难道职业本身有着高低贵贱之分吗?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今天我们学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作者 )
二、课前热身。
1.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2.背景与体裁。
这是梁启超作为大学教授在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的一次有关人生与事业演讲的演讲辞,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介绍见课件)
体裁: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有针对性;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道理充分,例证充实;④感情充沛、感染力强;⑤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尽量口语化。可见,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议论文来学(口头议论文)。
3.补充议论文结构的三段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4.释题。
文题揭示了中心论题,即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在结构上是一个并列短语。本文是节选。原文在第一段交代题目来源之后,论述“敬业”“乐业”之前,还有四段文字详细论述了“有业”的必要,因为“业”是“敬”和“乐”的对象。课文编者考虑到篇幅问题,作了删节。
三、检查预习。
旁骛wù 解剖pōu 疒句 瘘同“佝偻”gōu lóu 层累lěi 骈进pián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字词释义:敬业乐群 旁骛 惟其 亵渎 层累 骈进 强聒不舍
解剖:这里分析的意思。 精微:精深微妙。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容赦:原谅赦免。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
圆满:没有缺欠、漏洞,使人满意。 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
注脚:注解,解释字句的文字。
功德:佛教用语,指功业和德行。现在意思有功劳和恩德;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演讲者的口吻。感受演讲词与一般议论文有何区别?划出文中有关敬业和乐业观点的名言警句,课后据例制作名言卡。思考哪一句是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论点谈了几方面内容?据此理清文章思路。
——不同:1、结合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比如:"今日大热天气,…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等等"。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所以有一些口语化的句子,让人一听就很亲切、好懂,就跟平时说话似的。3、用通俗的口语解释所引古籍名言。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心论点)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