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410字。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册设计(会员8834708)
《锦瑟》教学设计   
[导语]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是说他的诗构思缜密,声情绵邈,你读他的诗,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①感悟课标新理念
▲教材文题感悟
[品思题目]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亡妻的深情悼念;作者的自伤之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读来很费力,大多为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走近作者]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最后客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擅权。可惜他“运与愿违”,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位诗家。
李商隐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林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缥缈难寻。他的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女、《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入他的《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秀丽,意象朦胧,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②研习教材重难点
▲     语篇感知
[语篇结构分析]《《锦瑟》第一联为起兴之笔,第二三联为追忆,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语篇脉络分析]                 
聆锦瑟:繁弦     音烦
                  触物                           欲求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