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90字。
  《敬畏自然》教案
  十三中学  梁愚
  教学难点:
  1、从整体上把握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批评性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
  2、深入体会文中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充分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多媒体展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斥安鸟   蓬蒿    咫尺   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3、掌握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性散文特点: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一、导入:
  1、(欣赏多媒体图片)请同学谈感受
  一组: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景、
  二组:沙漠、火灾 地震 
  2、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敬畏 自然》一定会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整体感知:
  1、以小组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
  2、问题研讨:
  (1)课文中作者将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做了哪些方面的比较?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