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5230字。
魏城镇中学2008年春季七年级第一次学月检测
语文试题卷
山人何恒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任你用怎样的犀(xī)利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chèng),是谁用红玛瑙琢成那样的花瓶?
B.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xiā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kēng)大叫。
C.我跑到一个池塘边,恫(dòng)吓(xià)说如果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D.虽然性格腼腆(tiǎn),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shuò)着异样的光芒。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襟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浩齿。
B.我父亲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C.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聂手聂脚地来偷鹅的饭食。
D.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的飞舞的鹤姿,悠悠杨杨,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的贝利是巴西家喻户晓的大家都熟悉的人物。
B.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C.论证这道题,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跃跃欲试了。
D.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4.下列各句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A.读了《狼图腾》,使我们听到了一首狼的赞歌。
B.苍鹰即使壮勇剽悍,却也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C.飞倦了的几对小燕子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
D.春光煦煦的雁回山,是少见的好天气。
5.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振铎的《海燕》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他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海燕身上,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乡地眷念。
B.《白鹅》主要写鹅的傲慢之气,“傲慢”在文中是贬义,表明作者对鹅的厌恶。
C.《鲁迅自传》以时间为序,概述了作者自己近50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
D.《第一千个球》由两个章节组成,两章节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一千个球”是果,“慈父与恩师”是因,两者间的顺序可以互换。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会宾客大宴(会议) B.施八尺屏障(摆放,布置)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D.宾客意少舒(松弛,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