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7张。有教案,约3400个字。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常用词的含义,增加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认识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体会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及课文在叙事、写景中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从北宋一直传到今天,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如苏轼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及他的另一首《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世上没有机器猫,没有时空机,我们不能跨越时空去当年的西湖观看雪景,与张岱作面对面的交流。可是文字的魅力恰恰在于只要我们静下心来,透过文字走进文章,用心去品读文章,走近作者,像朋友一样用心来交流,去体味他的喜怒哀乐。
二、了解作者:
三、阅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听录音跟随着一起读。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四、重点字和句子翻译:多媒体展示,学生完成;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五、品读赏析:
(一)阅读课文导语,提出问题:雪后西湖景色如何?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
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齐读。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是如何来写景物的?
(1).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2).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3)思考:作者还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看谁预习得最仔细。
明确:白描。什么是白描?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这样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就是——“淡妆”。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