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注重朗读,重点突出象征手法的落实。相关音频请在本站下载链接,附教案,约2150个字。
9.海 燕
教案整理:任军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导入:(由对《雷电颂》的简单回顾导入)
二. 作者及背景介绍::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高尔基写成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3年完成《我的大学》。另外他还创作了剧本《小市民》等。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沙皇反动政府也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为了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高尔基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他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击风浪的海燕形象,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
三. 生字检查。
四. 整体感知(听读课文)。
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的海燕
五. 朗读指导。
六. 学生试读课文。
七. 再读课文,掌握结构。
请大家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思考一下,大致可分为几幅图画?
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照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三幅图画,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要来临”——“逼近”——“即将来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 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重点描写 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一层次(7~8节),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