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小题,约6830字。
2008年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形式:开卷 时限:150分 满分:120分)
◎书 写(6分)
1.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其实,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请欣赏下面一句话,然后抄写在题后方格内。(3分)
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温馨提示:本小题结合全卷书写及卷面情况综合评分,后面的答题也要认真书写哟。)
2.找出并更正下列文段中的三个错别字。(3分)
平等共商国事的氛围,使得一些意见能“原汁原味”地传到中央。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福教授那段转述民间批评基层官员弄虚作假作风的“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顺口溜,就是他当着温总理的面念出来的。如此针鞭时弊的民谚能面述,无疑彰显出今年两会务实、和协、平等的氛围。
改为 改为 改为
◎阅 读(54分)
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正是开明君王治世之宝。请阅读下面一组文言选段,然后答题。(共6小题,计12分)
【甲文】
拜住:“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
英宗:“卿言甚善,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将何以为君?今理民之事,卿当熟虑而慎行之。”
——《元史•拜住传》
【乙文】
丙申,命赈南京屯田猛安被水灾者。戊戌,尚书省奏汾阳军节度副使牛信昌生日受馈献,法当夺官。上曰:“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尚书省、枢密院生日节辰馈献不少,此而不问,小官馈献即加按劾,岂正天下之道?自今宰执枢密馈献亦宜罢去!”
——《金史•世宗上》
【丙文】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 甲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 乙 )矣。”
——《旧唐书•魏征传》
3.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与甲文中“卿”的意思相同的人称代词有: 、 。(2分)
4.请结合前后文和相应的工具书,探究乙文中“按劾”的意思。(2分)
按劾——
5.乙文中宰相被罢免官职的原因是: 。(2分)
6.《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死曰崩(殂),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它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丙文中唐太宗为什么称魏征之“死”为“殂”?(2分)
7.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本选段提供的语言环境,丙文中甲、乙两空应依次填入 、 。(2分)
8.甲、乙两文体现了元英宗、金世宗的共同的治世理念是: (用文中出现过的四个字概括),唐太宗曾将君、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即: (2分)
二、淡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财产,对其的保护也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共6小题,计15分)
材料一
①人民网上海1月30日电 记者邓建胜报道:1月29-30日,水利部科技委、中国水利学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太湖高级论坛”。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在发表主旨报告中透露,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从过去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上升到目前的30%。“提高的这5个百分点,不是说我们国家的水资源量增加了,而是因为近20年来我国人口 甲 世界人口增幅。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总量都无大变化。”胡四一补充说。
②据透露,我们目前的年用水量约为5000亿立方米,可供应水资源为5500亿立方米,水资源供求总体平衡。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平衡,用水矛盾仍比较突出。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6亿,年需水量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趋于饱和。
③“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猛增,造成一系列资源、生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局部地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