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5320字。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 积累运用(共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gèn( )古 .翩xiān( ) qùe( )跃 .承nuò( )
粗犷( ) 呕心沥血( ) 横空出世( ) 噙满( )
2、默写。(6分)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
荷叶罗裙一色裁, 。∕ ,倚槛风摆柄柄香。
唯有绿荷红菡萏, 。∕旋折荷花剥莲子, 。
3、以简洁通顺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30个字)(4分)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阎军又问:“今后你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候,阎军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70多岁的老人杨桂子等几个人,又威胁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地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慷慨就义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B、录音新闻的基本形式是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
C、通讯比一般新闻更具形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所报道的人或事可以适当地进行改动。 D、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让事实说话”。
5、根据文段内容,找出甲、乙、丙、丁处应填入的诗句。(4分)
西湖荷花品种繁多,它们汇聚在西湖14处水域,形成了“ 甲 ”的盛大艳丽景观。生长在西湖中的荷花,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美境中,更显出别样的清丽和灵气,历代诗人多有歌咏。“ 乙 ”写出了荷花远离尘俗的仙姿;“ 丙 ”活画出清风动荷的轻盈可爱之态。大诗人李白的咏荷绝唱却是:“ 丁 ”芙蓉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咏荷佳句显然独具新意和哲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D、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
甲 乙 丙 丁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6——9题。(共1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