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拿来主义》教案39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50 KB
评级:
时间:
2008/6/13 8:25:49
下载:
本月:1 总计:275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6420字。《拿来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3、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2、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二、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及写作背景。
1、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2、“且介”二字的由来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后,日帝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地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问题,在讨论中存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下列生字词:
吝(lìn) 啬(sè) 髓(suǐ) 蹩(bié) 残羹(gēng)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拿来主义》ppt85 人教版
《拿来主义》视频课堂实录4 人教版
《拿来主义》视频课堂实录3 人教版
《拿来主义》ppt84 人教课标版
《拿来主义》ppt83 人教版
《拿来主义》学案2 人教版
《拿来主义》教案38 人教版
《拿来主义》ppt82 人教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
《拿来主义》ppt81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