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80字。
《拿来主义》学案
第三单元单元目标
1.掌握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学习这些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从结构入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或阐发。
2.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学性、形象性,感受课文所具有的哲理美和语言美,借以培养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3.《拿来主义》重在学习破立结合的行文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理解对待文化应有的态度——拿来主义。
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重在理清本文的结构,掌握本文的安排材料的顺序,认识到在孩子的不同生长时期,父母的爱是不同的,并且各有其侧重点。
5.《短文三篇》这组随笔的共同点是融深刻的哲理于朴素的文字,我们不妨抓住“生命”“思想”“信条”这三个关键词来解读。
8 拿来主义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杂文的特点。
杂文是一种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是具有文学性的议论各种社会问题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迅速反映现实生活,(2)短小犀利,(3)有幽默感,(4)注重形象性。
2.“所以我们要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过渡和转接的作用,是全文的承上启下的段落。这一段既是对前面部分的小结,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行不通的:“闭关主义”导致了“送去主义”,它们表现虽截然相反,但实质一样,都是祸国殃民;“闭关主义”的危害有目共睹,不作评论,作者集中笔墨破“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从长远看,它会导致亡国灭种,从现实情况看,它招来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因而必须“自己来拿”。这一段又是下面部分的引子,告诉读者,文章的重点将转入论述“拿来主义”。此句在文中独立成段,将前后两个部分有机地联成一体,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思路的严密以及结构文章的高超艺术。
3.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后文写“拿来主义”的关系。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只有“破”得彻底,才能“立”得牢靠。
4.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萝卜、白菜”“鸦片”“烟枪和烟灯”及“姨太太”等当时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体、通谷、形象,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破立鲜明,取舍清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