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知识及示范练习(考前必练)
浙江上虞中学 杨宝根
一、古诗词主要类型
送别诗:或表达 之情;或叙写 之情。
怀古诗:或表达 之情;或表达 感慨。
思乡诗:或表达对 的思念;或表达对 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 的厌恶,或表达对 的向往。
闲适诗:或表达 的心情;或表达对 的向往。
借景抒情诗:或表达 ; 或表达不愿与 的心志。
托物言志诗:或表达 品质; 或表达 的伤感
二、鉴赏古诗词的常用词语:
1、常见表现手法:
1)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 衬托、象征、虚实结合(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以动写静、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明褒实贬
3) 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夸张,对偶,对仗,借代
2、语言特色: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口语化;有节奏感、有音韵美、有艺术感染力。
3、总体风格:刚健、雄奇、悲壮、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清新、明丽、凄美、恬淡
三、古诗词主要流派的一些特点
1、山水田园诗派 描写对象 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见表现手法
自然风光 喜悦,恬静;表达隐居,逃避现实。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对比、拟人
2、边塞诗派 边塞奇特风光、艰苦生活、战争 立功报国的乐观豪迈的精神;思乡、思归、思亲。 情景交融、夸张、比喻、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对偶
3、婉约派 男女恋情 离愁别绪、凄凉寂寞、婉转缠绵。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虚实相生。
四、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典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示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2、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柳”与“留”是谐音,意思是留住对方,因此“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3、《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4、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5、庄生晓梦迷蝴蝶:庄生,即庄周。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此句表现自己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6、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甚哀。这里借来表达殷切的思念。
7、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美玉。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出血才停止。这两个典故在这里表明窦娥遭受冤案。
8、六月飞霜: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了。他入月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表示冤狱。
9、东海孝妇: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后形容冤狱。
10、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11、素衣莫起风尘叹:语出陆机《为顾彦章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比喻人受坏环境影响变坏。
12、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涛妻苏氏曾织锦为《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
1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谜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1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杜牧《赠别》诗用“豆蔻梢头二月春”形容少女的美丽。
15、秋士:古时指暮年而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五、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花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鹤:奋发向上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石灰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扬花 :离散(漂泊)
蛾眉:多指美人之眉。也比喻高尚的德行 众女:比喻许多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