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卷,约5720字。
2007-2008学年度下期半期调研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
卷类 A 卷 B 卷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句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mì)食的时候才好。
B.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qí)岖险路。
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níng),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D.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mò)一样的黑光。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的的一项是
A.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B.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C.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D.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州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主编同志:您转来的信我都看了,意见提得很好,在此感谢他们提出了我的疏忽
之处,完善了我的设想。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关心,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坚强地在病榻上与疾病、痛苦作斗争,还为千千万万的青年点燃生命之火,写下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下列诗歌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B.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D.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二、阅读《木兰诗》,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В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这首诗中“ ”二字写出了诗人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1分)
2.《滁州西涧》是韦应物颇具代表性的诗作。请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例简析这首诗是怎样动静结合写景的?(3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水 喻 苏轼
南方多没①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③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④,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mò,潜水。②涉,趟水。③苟,苟且,随随便便。④“以其言试之河”,即“以其言试之于河”,省略介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