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20字。
  《前方》教学实录
  设计说明:
  本文属于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第二模块“乡关何处”的第一课。这是一篇“摄影散文”,文章由图片入手,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先组织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着新课改体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模式:  
  1、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所读找出作者的核心观点。  
  2、发扬合作精神,分组进行讨论,深入体会文章内容,读懂作者。  
  3、质疑探究,男女生互相提问,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理解“家”的内涵,在读懂作者的同时,还要读出自己。  
  在此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家”的内涵,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追求和价值。  
  教学时间:  
  2008年3月1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兴文体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的核心语句。  
  3、了解“路”“前方”的含义,理解“家”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家”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所说的“人的悲剧性实质”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加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2、合作交流,发扬小组讨论的精神,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质疑问难,对文本进行探究,结合历史人物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幻灯片打出一幅照片)  
  师:这是一幅摄于印度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看到了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里坐着一些神态各异的旅客。  
  生2:我也看到了车里坐着一些神态各异的旅客,看到了他们迷茫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他们的眼神有的迷茫,有的悲伤。  
  生3:我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凝眸窗外的一位男子的眼睛。正如书上所说,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的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师:很好,同学们看的非常仔细,读出了照片丰富的内容。作家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课文。  
  (幻灯片放映题目、作者)  
  [教师精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