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30个字。
语文版九年级上
第四周
★教学设计
7.《差半车麦秸》教学设计
藁城市第八中学,河北,石家庄,张永军
邮编:052160 电话:86355518 Email:zhangyongjun8113538@126.com
一、教材分析
课文《差半车麦秸》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九年级上册第7课,属自读课文。本文发表于1938年,当时正是我国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国民党由于实行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所以它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游击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到处袭击日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员的过程。本文以“差半车麦秸”为题,既反映了主人公参加革命前落后的思想性格,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告诉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在革命熔炉的洗礼下,落队的农民正在逐渐觉醒,甩掉压在中国农民头上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小说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的憨厚、朴实、节俭、胆壮、活泼等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学法指导
本篇小说是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说的学习关键是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反映的社会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学习细节描写和铺垫的运用,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进行知识迁移。
三、三维学习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2.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教学难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
五、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多媒体显示)
2.给下列字词注音
嚏擤瘪舐嗝瞟谩谄媚茶盅霹雳
3.解释词语
哽咽瞟谩骂谄媚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写与“差半车麦秸”初次相见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隔了一天”到“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啊”)写“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
第四部分(从“从此他越发活泼起来”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差点牺牲。
2.“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初到游击队时给人的感觉是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小说通过这几件事来表现,当我问他:“你为什么加入我们游击队?”他说:“为啥不加入呢?你们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他有着朴素的民族感情。为了节省一点香油,弄出了乱子,表现了他的质朴善良和愚昧。他认为,干革命总可以为自己捞点好处,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
8.《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藁城市第八中学,河北,石家庄,张永军
邮编:052160 电话:86355518 Email:zhangyongjun8113538@126.com
一、教材分析
课文《庆兵卫与葫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九年级上册第8课。,这是一篇思想深刻,描写细致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清兵卫的命运令人同情,前途令人担忧;家长的武断专制,扼杀个性的做法更令人气愤。通过批判封建家长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唤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对当前青少年的教育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二、学法指导
1.清兵卫是日本的一名儿童,是小说的主人公,他非常热衷于葫芦,并对葫芦有很高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个性被扼杀了,教师应引导分析“清兵卫”和“葫芦”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2.运用旁皮的手法,品味课文中精彩传神的描写。
三、三维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时代背景、作家作品。
3.用心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研讨如何尊重他人的个性,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学习重点与难点
研讨如何尊重他人的个性,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
六、学习流程
(一)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1.师:经历了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饱受封建思想的桎梏,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提出了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观点,这在人性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受我国封建思想的影响较重,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就让我们跟随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去感受一下吧!
师板书: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
2.作家作品:(多媒体显示)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