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60字。
《差半车麦秸》教案
知识目标: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过程目标: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理解情感目标:“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方法:阅读、探讨、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
2、写作背景——《差半车麦秸》写于1938年4月,同年5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三期。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二、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喷嚏(tì) 擤(xǐng) 麦秸(jié) 歼(jiān)灭 绰(chuò)号 拭(shì) 分泌(mì) 颤(chàn)抖 毡(zhān)帽 枪毙(bì) 瘫痪(tān huàn) 冷峻(jùn) 掘(jué)发 瘪(biě) 凹(āo) 碍(ài)事 倒霉(méi) 舐(shì) 饱嗝(gé) 噙(qín) 瞟(piǎo) 谩(màn)骂 忌讳(huì) 规矩(ju) 患(huàn)难 羞涩(xiū sè) 窘(jiǒng) 诌媚(chǎn mèi) 胆怯(qiè) 茶盅(zhōng) 感慨(kǎi) 享(xiǎng)福 掠(lüè)过 弧(hú)线 哽咽(gěng yè) 霹雳(pī lì)
2、词语注释枯燥——单调,没有趣味。[绰号] 外号。 [心不在焉] 思想不集中。 [抱怨] 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哽咽] 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谩骂] 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 诌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三、学生阅读小说,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有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分析并研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点着灯我睡不惯,啊,你抽烟吧!”):写 “差半车麦秸”的身份,身世及刚参加革命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