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3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写法。 
  2、 学习把简洁的记叙、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理解这种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深化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3、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去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 
  4、 学习爱国青年英勇斗争、互相救助、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1、 本文难度较大,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曲折回旋的语言不易理解。教学时宜适当向学生作一补充介绍。注意引导其充分预习,搞清疑难问题。 
  2、 重点分析文章的感情发展线索,从而理清作者的思路。 
  3、 课前安排预习:①给课文各段概括大意;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4、 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革命先烈们在不同的战场上谱写出了一曲曲英勇的壮歌。今天要学习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鲁迅先生为了记念1925年3月18日在北京为抗击军阀黑暗统治而英勇牺牲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声讨反动统治者的一篇战斗檄文。 
  二、补充介绍“三•一八”事件。(略) 
  三、检查预习,进行新课。 
  1、检查给各段概括的大意,然后归纳层次。 
  第三部分,指出“三•一八”惨案的意义所在。 
  2、文章的思路: 
  程君请求写文 为警醒庸人写文 回忆认识刘和珍的过程叙述得到噩耗时的惊愕(不相信) 记叙刘和珍等人遇难的经过,控诉暴行 总结烈士牺牲的教训 对烈士死难意义的评价 
  统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感情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请求,引起作者对烈士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化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死难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3、讨论问题,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提问: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的请求写起?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无话可说”? 
  明确: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说明写文章是出自自愿。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出离”愤怒,艰于呼吸视听。 
  二、“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提醒庸人别忘烈士,唤醒麻木的国民。 
  四、“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愤怒之情,想说而又无话可说。 
  五、“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不在”“就在”,揭露暴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