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80字。
《想北平》教案
教学任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家乡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对于老舍来说,北京是他的故乡,老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许多好小说都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那么,我们将通过《想北平》的学习,来看看老舍眼中的北平。
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理由
1. 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那下面呢,我们就将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走进老舍心中的北平。(半分钟)
2.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文眼,那下面请同学自己阅读整篇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文眼,好,下面开始。(6分钟)
3. 有同学愿意来说说你认为文章的文眼吗?(我真爱北平)(半分钟)(板书)
4. 作者在“可是,我真爱北平”之后,紧接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老舍对这个爱的定义是几乎想说而说不出,可是老舍真的没有说出来吗?(问学生)下面我们就将来解决这个问题,看看老舍是怎么说出来的。
5. 下面老师请男生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4第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2分钟)
6. 那女生来说说你看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在人为中显出自然)(板书)
7. 那么作者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呢?(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板书)
8. 好,那女生们觉得刚才男生读得怎么样呢?(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2分钟)
9. 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1分钟)
10. 来,男生回答一下,你从这一段看出了北平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那这里作者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1分钟)(比较)(板书)
刚才在赵表现手法时,老舍在三段中都运用了对比比较,拿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