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10字。  
《陋室铭》公开示范课教案
  [课    题] 《陋室铭》
  [授课时间]  2007年3月 27日 上午 第3节
  [授课班级]  汤池镇初级中学 八(3)班
  [授 课 人]  唐 宗 海
  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律,归类建构并强化文言认知体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文本的整体认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建构起相关的人文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
  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方法
  文言文“五读法”:诵读——品读——演读——审读——悟读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写有物品名称的纸牌8张
  教学过程
  一、讲述,走近陋室
  给大家讲个有关刘禹锡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朋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学生对《陋室铭》及其刘禹锡的探究欲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