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再别康桥》教案54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8 KB
评级:
时间:
2008/9/18 8:51:36
下载:
本月:2 总计:64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3210字。《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朗读带以及知道学生朗读诗作,品味徐志摩对康桥的深厚情感和个人的独特体会。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即“三美”诗歌创作原则。
教学重点: 1、徐志摩情感方式和个人的体会。
2、新诗的艺术技巧鉴赏(“三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法 。美学指导法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课前播放陈绮贞演唱的《送别》。)同学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名叫什么吗?没错,就叫《送别》。自古以来,离别便是文人们创作的一大主题源泉。似乎我们越长大,面对的分离就越多。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等等。那么,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离愁别绪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再别康桥》。
二 。播放朗读带 。
听的过程仔细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
(由于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本篇诗作,故今次只重点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在“三美”理论上的具体表现。以期让学生体会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学会审美。)
三 。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徐志摩,谱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浙江海宁人,1897年1月15日生,1931年11月19日於济南坠机遇难身亡。1915年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次年赴天津,就读北洋大学,同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两年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旋赴英伦,在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1921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23年3月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1925年赴苏联、欧洲游历。1926年4月,与闻一多共同主编《晨报‧诗镌》副刊,1927年南下,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并与胡适、邵洵美、梁实秋等创办新月书店,主编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及散文、翻译等多种。
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再别康桥》ppt151 人教版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5 人教版
《再别康桥》ppt150 人教课标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0 苏教版
《再别康桥》同步导学 语文版
《再别康桥》教案及点评 人教版
《再别康桥》ppt149 人教课标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9 人教版
《再别康桥》flash朗读31 人教课标版
《再别康桥》flash课件42 人教课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