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70字。1课时。  
    第十八课 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以及意境与作者的阅历、情趣、心境的关系。
  2、通过阅读、比较、分析,了解意与境二者的关系。
  3、把握松、菊两个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涵义。
  说明:要读懂诗歌,首先应该从意境入手,从诗歌所选择的意象出发,去探究诗歌所蕴涵的深层含义。而意境的表现又与作家的阅历、情趣和心境等因素密不可分,所以,学习、评价和鉴赏诗歌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考察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志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分析,掌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最后做出对诗歌意境的品析和评价。比如,“松”、“菊”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联系作者的创作情况,才能正确理解它在诗歌中的涵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情趣、遭遇等因素,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在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说明:王国维认为意境分为“写境”和“造境”两个层次,写境是表现的是生活真实,造境表现的是艺术真实。无论是写境还是造境,从诗歌生成的角度看,它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主观印象的外化,都打上了作者深深的印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者的身份、家庭、经历、个性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一番考察和了解,然后,结合诗歌中一些典故知识形成对诗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握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思路点拨
  这两首诗歌的学习都可以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介绍作者的身世、经历、个性和情趣入手去阅读、赏析。选择一个切合的角度展开教学,比如《咏史》诗可以从写作特点入手,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再探讨诗歌意境。《饮酒》诗则可以从“此中有真意”这一诗句的研读为切入点,先理解“此”所指代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所表现的“意”在何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