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语文课的提问艺术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听后随感
河北省辛集市乒乓球学校  刘彦芬
今天,听了这样一节语文课,主要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前半部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生活的美好感情,并学习作者精彩的景物描写。
老师是这样讲的:第一步听读课文,并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那些景物?读完后有一学生回答:“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
“停”――老师说:“只回答有哪些景物,具体的景物!”学生愣了一下,竟然马上领会了老师的意思――尽管老师并没有说清楚他的要求,这“具体”二字也让人费解。
“有菜畦、皂荚树――”老师打断学生的回答,板书几种景物名称后,问道:“同学们,这些都是什么物体?”学生疑惑继而沉默。
“是植物还是动物?”老师启发道。“植物——”学生齐声说,回答的很齐很响亮。
“还写了什么?”
“蟋蟀、油伶――”
“这是?”
“动物――”学生又齐声回答,声音比刚才响多了。
“对,既有植物,又有动物。那么,同学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桑椹是――?”
“紫红的――”
“紫红是什么呢?”老师的讲课进入状态,紧接着问道,几个学生在低声回答什么,“是颜色”,“对,是颜色!黄蜂呢?黄蜂是什么样的?”
“肥胖—-”学生的声音又响了。
“‘肥胖’是写黄蜂的什么?”师满含期望地启发道。
“ 形态――”老师终于露出了满意笑容.”好,对极了.那么,你们再想想,文中对油蛉和蟋蟀的描写又是从哪入笔的呢?”
“声音――”
-接着老师又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诸如文段中的鸣蝉是写什么季节的景物?对叫天子的描写是动景还是静景?等等,学生此时是对答如流 。
在此基础之上,老师又问了:“那你们说作者都是从人的那些感觉出发写出来的呢?比如碧绿的菜气是作者看到的,是从视觉出发,那么光滑的石井栏呢?”
学生马上明白了老师的启发,师生齐声说“是摸到的,从触觉入手――”
籍此“活跃”的气氛,老师做了这部分的最后小结:“看,作者对百草园动植物的描写真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有,如此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文章能不美吗?!并且请同学们注意:不仅写作角度的变换值得我们品味,作者的句式、用词也很有特色呢, 比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老师终于讲完了,长舒了一口气,看着老师如释重负的神情,我真是深感同情。真累呀,这一堂课讲的可太辛苦了。老师依次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答案与问题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甚至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于是在一次次发问、诱导和一次次回答、纠正中,学生的自主思考都被老师的“循循善诱”给扼杀了。这“满堂问”比之“满堂灌”的教学简直是换汤不换药!
我深感语文教改的步履维艰。不能只改形式呀,形式永远要服务于宗旨。只有深刻地领会了教改的精神,才能彻底打破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做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