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0字。
《猎狐》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不同角度的深入学习,全方位的感知小说的内容,初步掌握小说中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掌握塑造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巧妙的设置悬念和伏笔引导情节展开的方法。
4.通过合作和探究,对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所起的作用。2.悬念的设置对情节的推动。
难点:1.环境、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2.对文本主题的解读。
[教学安排]五课时
[教学步骤]
初涉篇(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
2.通过阅读本单元的第一、二部分,创设情境,体会悬念。
1.导入新课
以《哈里•波特》的小说导入,强调为什么小说长却并不乏味,相反却更能让人一气读完,询问学生认为该小说精彩的理由。引导学生感性的认识小说中的精彩的情节,神秘的环境以及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从而引入小说中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的概念。
2.整体感知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初步读课文的感受,主要从情节与环境两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发表感受。
3.初涉文本
①初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导演,你将如何拍摄故事的开端?为什么要这么拍?”
再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针对此部分内容发问:主人公是谁,身份如何,为什么要夜半出门,为什么要猎狐,他和狐狸之间有什么恩怨?
②读第二部分,人物初现轮廓。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第二部分所给的有关人物的信息大胆推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情节会有怎样的发展,强调从环境中找寻找依据。
通过学生的推测,再问学生,是否能回答我们在阅读第一部分时所产生的疑问?
情节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掌握倒叙和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通过巧妙的设置悬念和伏笔展开情节的方法。
1.速读全文,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这7个部分,这么排列好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