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40个字。
芦花荡
孙犁
一、读准音字:
竹篙(zhú gāo) 疟子(yào zi) 寒噤(hán jìn) 蹿(cuān) 泅着(qiú) 仄歪(zè wāi) 飒飒(sà sà) 白洋淀(bái yáng diàn) 莲蓬(lián péng) 提防(dī) 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 jiǎo) 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趴下(pā) 竹篙(ɡāo) 浸透(jìn) 荷花淀(diàn)
扒手(pā) 蒿草(hāo) 侵略(qīn) 绽开(zhàn )
二、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人物形象:
1、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2、一对可爱勇敢的英雄姐妹
3、一群可恶愚蠢的鬼子兵
五、小说的典型环境:
1、自然环境:芦花荡2、社会环境:抗日战争
六、故事情节:
1、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2、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七、情节结构
(一)、(1~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
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为下文作铺垫
(二)、(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
1、(9~19)开端—护送:(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
2、(20~54)发展—受伤:(这一层讲述大女孩在过封锁线时受伤的过程)
3、(55~63)高潮和结局—复仇:(这一层讲述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替受伤女孩报仇,讨回自己的自尊。)
八、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朗读第(1)(2)段,想想主要反映了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
2、这两段是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的背景,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特别是险恶的战争环境更能突出老头子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
3、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1)为什么“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因为敌人监视严密,战斗激烈,只有到了夜晚才稍稍安宁。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